北京市海淀区2023—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.docx-原创力文档
海淀区2023-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
高三历史
2024.01
本试卷共8页,100分。考试时长90分钟。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,在试卷上作答无效。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。
第一部分
本部分共22题,每题2分,共44分。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,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。
1.《左传》记载:曹刿对鲁庄公说,要想战胜强大的齐国,不能靠对亲近的人施以小恩小惠,而应取信于民;鲁庄公三十二年,内史过对周惠王说,国家兴衰取决于君王的德行;虢国的史嚣议论时政时说“国将兴,听于民;将亡,听于神”。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
A.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
B.强化“君权神授”的意识
C.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终结
D.体现“以民为本”的观念
2.在汉代张掖郡辖区内出土的《居延汉简》记载:“建昭二年(公元前37年)闰月丙戌,甲渠(县级屯戍机构名)令史董子芳买鄣(要塞)卒口威裘一领,直(值)七百五十,约至春钱毕已(还清欠款)。旁人(证人)杜君隽。”此简的史料价值是
A.了解西汉管理西域的机构设置
B.提供财物交易契约的实际例证
C.明晰汉代地方官吏的行政职责
D.研究东汉监察制度的具体案例
3.794年,唐朝宰相陆贽在《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》的“论兼并之家私敛重于公税”中指出:“土地王者之所有,耕稼农夫之所为,而兼并之徒,居然受利……(建议)凡所占田,约为条限,裁减租价,务利贫人。”材料反映陆贽主张
A.削减地租以缓和阶级矛盾
B.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
C.改革赋税制度推行两税法
D.休养生息以恢复社会生产
4.《南京条约》签订后,英美与清政府议定,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“卸货后自投商贾,无论与何人交易,听从其便”“与中国商民任便交易,不加限制,以杜包揽把持之弊”。以上规定表明
A.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
B.在长江沿线增设通商口岸
C.十三行的贸易垄断被打破
D.西方各国鸦片贸易合法化
5.据上海外白渡桥两个年份各两到三天的交通通行情况统计(单位:人、次),数据如下表:
对此理解正确的是
A.城市近代公共交通实现从无到有
B.传统交通方式退出城市生活舞台
C.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的局面
D.国家的工业化推动交通工具变化
6.京师同文馆曾翻译一则外国电讯:“(1883年12月29日)法京巴黎新闻纸内,议者催逼法军占据琼州、台湾、舟山三岛,以为将来赔补军需之用。”这反映出
A.英法联军企图扩大战争规模
B.中国知识界开始开眼看世界
C.列强在瓜分中国时存在矛盾
D.舆论有可能影响战争的进程
7.1901年1月29日清廷发布改革上谕,提出“近之学西法者,语言文字、制造器械而已,此西艺之皮毛,非西政之本源也”,要求高级官员“参酌中西政要,举凡朝章国故、吏治民生、学校科举、军政财政,当因当革,当省当并……各举所知,各抒己见”,朝廷“斟酌尽善”后,“切实施行”。对此理解准确的是
A.清朝政府下诏实行维新变法
B.超越了洋务运动学西方的领域
C.允许官员和民间上书言国是
D.导致了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分化
8.武昌起义后,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安格联宣称:“采取某种方针确保关税不致为革命党用作军费,并留供偿还外债……关税暂时由总税务司或领事团保管。”后海关净存税款由上海税务司按期偿还各国外债,数额巨大,时人惟有叹息而已。对此理解准确的是
①首开中外协定关税的恶例
②英国控制海关破坏辛亥革命
③保障列强资本输出的收益
④国民政府完全实现关税自主
A.①②B.③④C.①④D.②③
9.1924年1月31日,《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》公布,孙中山在该宣言中强调:“一切不平等条约,如外人租借地、领事裁判权、外人管理关税权,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,侵害中国主权者,皆当取消,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。”对此解释准确的是
A.孙中山对列强仍抱有幻想
B.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
C.明确提出反帝斗争的目标
D.国民政府开始改订新约
10.1928年,毛泽东向工农革命军宣布了三条纪律:“第一,行动听指挥;第二,不拿群众一个红薯;第三,打土豪要归公。”提出了六项注意:“一、上门板;二、捆铺草;三、说话和气;四、买卖公平;五、借东西要还;六、损坏东西要赔。”其历史意义是
①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
②严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纪律
③密切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的鱼水关系
④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群众基础
A.①②③B.①②④C.①③④D.②③④
11.《红色中华》第84期发表漫画《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》,表现了农民参加“兴国模范师”“瑞金模范师”上前线的情形,还配文介绍了红军训练和歼敌的状况。此漫画能用于说明
A.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
B.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
C.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
D.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
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