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:卢钦斯出场顺序实验 - 知乎

由:admin 发布于:2024-04-08 分类:体育资讯 阅读:71 评论:0

  1957年,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(A. S. Lochins)做了这样的实验。

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:卢钦斯出场顺序实验 - 知乎

  他为男孩吉姆编写了两段生活片段的描述,第一段(P1)把他写成热情、外向的人,说他与朋友一起去上学,走在洒满阳光的马路上,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,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;第二段(P2)则相反,把他描写成冷淡、内向的人,说他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,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,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。

  在实验中,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:第一组(P1+P2)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,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。第二组(P2+P1)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,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。第三组(P1)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。第四组(P2)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。

  卢钦斯让四组人分别阅读相应的文字材料,然后回答一个问题:“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

  结果发现,认为吉姆是有好的人数比例,第一组78%,第二组18%,第三组95%,第四组3%。

  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对人的整体看法,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,这个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(Primacy effect),也叫首次效应(First effect)、优先效应(Precedence effect)、第一印象效应(First impression effect)。

  卢钦斯改变了实验条件。首先告诉参加实验的人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,要全面地进行评价,然后将描述吉姆不同特征的两段文字隔开呈现。这些人念完第一段文字后就做一些无关的工作,如做数学题、听故事等,然后再将另一段呈现给他们。在这种条件下,大部分人都会根据后面一段的描述对吉姆进行判断。也就是说,总体印象形成的过程中,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,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(Recency effect)。

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:卢钦斯出场顺序实验 - 知乎

  一般人,对于陌生人,首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(一见钟情);对于熟悉的人,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(激情退却)。

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:卢钦斯出场顺序实验 - 知乎

相关阅读

二维码